教学周

门户系统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VPN 邮箱 图书馆 EN

首页

首页 / 南大人物 / 正文

记人文学院名师周平远教授

作者:校报时间:2003-09-10
摄影 校报 单位
     

桃李春风若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来到文学院办公室,想询问周教授的手机号码以方便联系。“他没有手机。”一位老师说,“这里只有他家里的电话号码。”我有点意外,教授会没有手机�我猜测着一位连手机都拒绝的“名师”教授该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有点保守呢?
    
  按下门铃,我听到周教授热情的问候,在他爽朗的笑声里,我来到他素雅明净的书房,开始了长达三个小时的促膝访谈。
    
          “时髦”教学法--网上的学术论坛
    
  走进书房,对周老的“保守”怀疑被彻底打消。桌面上两台电脑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原来,五十多岁的周教授与电脑这一“高科技产品”已有了十年交情。
    
   “我一回家就打开电脑,看新闻或写文章,有时还进QQ聊天室。”周老盯着屏幕笑着说。我不解,教授去聊天室聊天�周老解释他和研究生在利用QQ系统经常开展学术交流,许多有价值的交流都在这里留下记录,供以后教研使用。“另外,我和学生们还有专门的‘热线’联系,课下,他们可以随时咨询我学术问题,联系很方便。他一面介绍一面隐身上线点击给我们看。不敢现身啊!一被他们发现我就走不开了。”周老说着偷偷地笑了。“那么多同学与你交流,应付得来吗?”我问道。周老听了便骄傲地解释说他早在十年前就能熟练地用五笔了。他从93年开始接触电脑,随后苦练“打字”,不久便练就一双“快手”,对聊天写文章早就应付自如了。在被问及当时怎么会有如此“战略眼光”时,他笑笑说:“这是对新事物的敏感吧,因为机遇总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所以,对追求成功的人,尤其是大学生来说,培养和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凡事早做准备是难能可贵也是至关重要的。”
    
  看来,这颗敏感之心,对周教授今天的成就也该功不可没吧!
    
                          骨子里的传统――敬业
    
  “我认为自己是个很敬业的人。”周教授坦言。
    
  的确,每周12节课,光研究生的课就8节。课后还要编写论著。沙发上放着他的备课文件夹,共五个,每个都足有两公斤重,里面厚厚一叠全是他亲自编写的文艺学、美学史论及网上查录的相关资料。八月刚杀青的一本60万字论著原定五人合写,结果因种种原因,最后由他一人完成,笔耕不辍整五年。
    
  “做老师才是我的本职,才是我安身立命的支点。”这二十年教学生涯中,他坚持“做一名勤奋、敬业、称职的老师”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至于评价,周老坚持认为“学生的评价才是最高,最有权威的”。
    
  为此,我特意采访了汉语言学01级的一名学生,她一提周老师的课就来了兴致:“他讲课从不照本宣科,把理论讲得很有趣很传神,课堂气氛很好,周老师人嘛,算个风趣又蛮有意思的老头。”
    
  不知周老听到这样的评价后,会不会再爽朗地笑上几声呢!
    
                     理念的创新――我看“为师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这句流传千年的正宗“为师道”,周老师的理解自有他的独到之处。
    
  传道,何以为道?学问之道,做人之道、治学之道。做学问要自学、多问、有创新;做人要正直、诚信、有道德;治学要勤奋、刻苦、有毅力。对于最后一点,周老认为“身教远胜于言教”。从他多年丰硕的教学成果来看,这不正是他潜心教书育人的真实写照吗?
    
  授业,就要授三点水的“渔”。知识是鱼,原理是渔。针对理论课抽象难懂的弊端,周老更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兴趣,激活学生理论思维,让学生由被动灌输知识为主动汲取知识,从而使让学生老师都倍感头痛的理论课跳出枯燥乏味的圈圈。
    
  解惑,给你答案,但绝不是唯一。
    
  周老最喜欢开展课堂讨论,他认为解惑本身就是个互动的过程。“学术民主”是他讲课的一大特色。“老师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说,答案不是唯一的。”时时都需解惑,没有终极知识,也没有绝对真理,所以周老坚持认为,解惑还是个长期的需要不断探索的学习过程。
    
  严师慈父:爱,更要勤敲打
    
   “那个常被我敲打的学生,最近去了德国,一到汉堡就打电话来向我报告哩!”周老一脸自豪地说起了自己的得意门生,难以掩饰满心的喜悦。
    
  这位学生是他02届的研究生。按周老的话说“人很聪明,但不很用功”所以多次领教过周老的“敲打”,作为老师,周老爱才,但也深谙“教不严,师之惰”,他认为有些学生必须勤敲打才会有出息。因为太熟悉自己学生的脾性,毕业的时候,周老还特意叮嘱这个学生的女朋友“好生管教、多敲打”。
    
  周老总说“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让学生也踏踏实实做学问,周老难免会收起幽默随和,露露“严师本色”,毕竟,“能把学生培养成才,要算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和心愿了。”
  
                          谦和实在――名师真性情
    
  提到这次获得“名师”奖,周老感言:这些年来虽获得过一些科研奖,但他认为这次名师奖的份量最重,“这是对我二十多年来教学的最大嘉奖和最充分的肯定。”他还解释了得奖本身有很大的偶然性,也并不能说明什么,关键是自己必须尽力,对学生对自己对教学事业都能做到问心无愧。
    
  “以后我会继续努力!”一句诚挚朴素的话语发自肺腑,对周老谦和的笑容除了几分感动,我不禁对这位“淳朴实在”的名师肃然起敬。
    
   “认认真真教书,清清白白做人”。一颗敏感之心,敬业之心,创新之心,爱才之心,谦逊之心。在周老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并全部被交付给周老所钟爱的教育事业。
    
   “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桃李春风若相问,昌大师生若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