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编者按:为弘扬先进典型、树立良好师风,本网特辟【立德树人】专栏,对学校优秀教职员工、先进集体展开系列报道,以资广大教职员工学习,争做“四有”好老师,共铸“三爱”新风尚。本期刊发一附院消化内科先进事迹。
bet体育365官网网站第一附属医院急创大楼三楼,消化内科内镜中心的等候大厅。
来自安义县的张大爷正焦急地在等候区踱来踱去,老伴被人扶进去了,咋还不见出来呢?“来来来,让一下啊。”张大爷寻声望去,赶紧拉住了说话的小护士,“姑娘,我老伴啥时候出来啊?”“您别急,阿姨被叫到号了后还要量一下血压,去术前准备区打针评估后就会进手术室,做完了内镜手术呢还要到复苏区复苏,等她醒了就会有人扶她出来,这一套流程下来大概两个小时,您踏踏实实坐下来等,剩下的交给我们就好。”
护士口中的两小时,就是进行内镜手术的常态,每天都有五百多位患者要经历这样的两个小时。数据显示,消化内镜中心的工作量2019年以12万例位居全国第二。2019年消化内科的门诊量逾33万人次。这相当于每天都有904位患者就诊。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若是用公交车拉来大概可以坐满23辆。
巧思管理日争新
面对每日近千人就诊患者,如何在有限的医护资源下把病人等候的时间缩到最短,不仅是对医护人员战斗力的考验,更是对团队管理能力的挑战。面对患者“一床难求”、“一镜难求”的窘境,消化科管理团队不断创新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bet体育365官网网站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以下简称一附院消化内科)对内镜中心实行了分时段预约、分区候诊、诊室前候诊的管理理念,还把查房医生组成了机动组,他们在安顿好病房的病人之后要马不停蹄地支援门诊医生。没有提前预约挂号的病人也大多能当天看病,不会走空。
除了优化科室门诊流程,他们还为急诊患者提供了5条24小时不间断的绿色通道。病人到了急诊科,一旦确定是消化系统急症,消化内科的医生就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诊治,是内镜下急诊止血、还是胰胆疾病,是小肠出血还是肝癌破裂出血亦或是消化道梗阻,每一种疾病都会有相关专业领域的医生上手治疗。这五条绿色通道24小时开放,消化内科医生风雨无阻,披星戴月,从病魔手中抢回了千万患者的宝贵生命,也在全国形成了样板效应。
在消化内科医生心里都有这样的共识:医生几乎没有上班下班的概念,他们从事的是和死神抢时间的职业,半夜被电话叫到医院是常事。他们也清醒地知道,除了优化流程争分夺秒,更要有先进的管理来保障专业能力。
除了既有的病历点评制度和病历自查制度,他们还独创了一个详细的奖惩制度,小到医生有没有迟到、有没有写好交班本、有没有规范用药,大到论文研究和科研项目,都会有专门的人进行记录和奖惩,再经过科室主任和医务处的层层把关和监控,绝不会让医生的失误影响到病人的诊疗。
正是在这样优秀的管理体制下,消化内科团队的水平一路精进。一附院消化内科成为了江西省首个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学领先学科”、“重点实验室”、“高水平工程技术中心”和“消化疾病和内镜疾病诊疗中心”于一体的临床医学优势学科。数年来,消化内科多次被国家及江西省评为“优质服务岗”,“医德医风先进示范科室”,“国家工人先锋号”,“人文爱心科室”,“国家三八红旗集体”等。
消化内科团队合影
领异标新教研花
这样踏实又强大的一个科室,他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呢?
当然有,还是一个困扰消化内镜领域多年的历史性存留问题。
消化内科的手术60%都是通过消化内镜技术去切除息肉肿瘤,但这种治疗存在引发穿孔或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在以前,内镜穿孔之后都需要外科医生进行修补,消化内科的医生没有这样的能力,病人因为这样的并发症往往需要外科开刀,内镜微创手术变化成了大手术。
近20年来,消化内科主任陈幼祥带着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个棘手的临床难题。陈幼祥说:“尽管内镜穿孔比例不高,但是落在每个病人头上都是非常不幸的。”高难度消化内镜手术相关并发症防治的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便是在这一追求下结出的硕果,是继幽门螺杆菌研究、胰腺炎研究之后拿到的第四个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今年江西省医疗机构获得的唯一一个一等奖。依托这一成果,消化内科的医生可以及时处理内镜并发症,相关做法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
陈幼祥说道:“尽可能减少这种穿孔出血的风险,或者万一穿了孔、出了血能够通过内镜微创手术来修补,把病人的损失降到最低点,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创伤,我们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对待科研严谨又赤诚,是老一辈的科研精神,也是如今每一位消化内科人秉承的科研理念。中青年专家、副主任医师洪军波是这样形容他们的科研的:“我们很多的技术开展其实是一代代的传承。是像王崇文老院长、吕农华教授、陈幼祥教授这样的核心骨干带着我们这些晚辈往前走。各方面新技术的开展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性,这是无可避免的。有我们的几个前辈做后盾,晚辈才能在这个环境里如鱼得水。”
消化内科有5位二级教授,9位博导,有25位硕士生导师。每年招收的学生有三十多个硕士生和博士生。这样的教研团队与某些大学的学院相比也不遑多让。陈幼祥说:“硕士来这都要成长为博士,人人都有课题、有科研专长。遇到风险和问题老医生都会帮助他,这是一个梯队帮助一个梯队。你帮助他一两次,他这个人就成长起来。”在这样一个2/3是博士人才,1/3有过国外留学经历的科研团队里,年轻人有很大的压力,更有很好的成长氛围。
刚来到消化内科的医生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在他们具备了单独做治疗的能力后就会有老师对他们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后依旧会有高年资医生来帮助他们进行手术的把关。除了在科室里向前辈学习之外,他们每年都有很多出国交流访问的机会。即使在疫情期间,仍有两位医生在国外学习。
陈幼祥对年轻医生抱有很大的期许。“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相信这批年轻人到了我这个年龄会比我做得更好的。”而在医院其他科室同事们看来,“每回进行院内晋升面试考核,消化内科的医生都是标杆,标杆是什么呢——临床做的好,有国家基金,有SCI文章和博士学历。”
消化内科的每位成员投入了自己的青春,以一颗医者仁心为轴,综合发展科研和教学的两翼,为无数的病人撑起了一片广袤的蓝天。
消化内科开办教研培训班
护理不泯创新愿
如果说消化内科的医生是医教研能力强大的特种兵,他们的护理团队就是集后勤兵、宣传兵等其他兵种为一体的综合兵。
每逢节假日,护士长黄茜的手机就会响个不停,那是众多出院患者发来的节日祝福,“双节快乐,非常感谢你对我的帮助。”这些康复和认可的背后,是护理团队的心血和付出。她们每四五天换一次班,每班人保证24小时值班随叫随到,吃和睡都在医院,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在医院休息。除正常工作八小时外每天还有3-4个小时应对急诊,这还不包括一些转运病人、洗消内镜、床单床位处置所需要的时间。
“能够陪伴病人度过生命中一段艰难的时期,护理就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乐于做这件事。”黄茜这样说道。
考虑到消化类疾病患者特别需要日常调理,他们特意创建了微信公众号,患者可以在其中看到专业权威的网上课程、轻松诙谐的科普文和医患间的暖心小故事……关注量达3.6万。
消化内科的护理科研产出也在全院名列前茅,其中,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关键技术的系列研究和推广应用项目于2019年获得了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这不仅是一支不畏脏、不怕苦的综合兵,也是一支有爱心、有耐心的综合兵,更是一个专业尖、本领硬的综合兵。
消化内科护理团队(部分)
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与努力,几代人的付出与传承,一附院消化内科终于成长为全国领先的医疗科室。他们是医者、师者,也是创新者,在红土地上走出一片消化领域的常新之地。在进行管理创新、教研创新和护理创新的过程中,他们不断践行着救死扶伤的医学理念,妙手仁心品自高,担得春光千百度。
编 辑:刘琳
责任编辑:许航